人们总喜欢先做协议,然后期待开发者来使用。
但事情往往不是这样发展的。
开发者和普通用户并无本质区别——他们只在乎对自己有用的东西。
如果某个开源项目能帮他们节省时间、解决难题、增强能力,他们会很乐意使用。
但如果你希望他们来用你,只是为了让你的协议发展、形成生态或网络效应,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。
现实中的市场逻辑更直接:
除非你这里有钱或用户,能让开发者赚到收益或获得流量,
或者你的协议确实解决了他们独立无法解决的问题,
否则,他们根本没有理由使用你。
从这个角度看,我觉得协议更合理的发展路径其实是相反的。
不是“抛出一个协议,希望大家来用”,
而是先做应用,让终端用户直接感受到价值。
当用户涌入、价值产生,人们自然会说:
“这里有流量、有钱,我来这做点什么吧。”
久而久之,生态就形成了。
它不需要被刻意称为“生态”,它已经是了。
很多成功的加密协议,实际上也同时是应用。 这不是巧合。
比特币是协议,但对用户而言,它本身就是应用。
Uniswap 创始人 Hayden 曾考虑是否要做成纯协议,
后来还是决定加上界面。
幸好他这么做,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 Uniswap。
在加密领域之外,例子更多。
第一代 iPhone 并没有对外开放开发接口,
但其内置功能已经足够吸引用户。
乔布斯当时只想做一个“好用的东西”,
甚至有点抗拒别人“在他的产品里做东西”。
直到用户和开发者强烈要求,苹果才推出 App Store 和 SDK,
这才真正点燃了 iPhone 的生态。
说得残酷一点,
那些还在等待“开发者降临”的协议,可能永远等不到开发者。
除非你自己先成为那个开发者,
用才华和精力做出真正受欢迎的产品,
让人们从中看到协议的价值。
否则,没人会替你证明它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