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怎的,突然想起了豆瓣。好久没上了,不禁感兴趣它这几年的发展,结果什么也没发生,都几乎搜不到什么新闻。
这时读到了一篇几年前的文章:
离开豆瓣的日子 (一定要先读这篇文章)
文章回顾了豆瓣的发展历史、其中的遗憾,以及一些相关人员的近况。读完后,我觉得非常有趣。因为我也是不常琢磨商业化,爱面子,遇事会纠结的人。
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背后的意义,我让 Cursor 帮我写了一个故事,假想如果 Sam Altman 来管理豆瓣,会是怎样的情景。于是便有了这个故事:
当阿北宣布 Sam Altman 将接任豆瓣 CEO 时,整个中国互联网圈都震惊了。这位 27 岁的硅谷神童,Y Combinator 的明星合伙人,为什么会选择这家"小而美"的中国公司?
Altman 在上任演讲中说:“豆瓣是我见过的最独特的互联网产品,但它需要更大的舞台。我们将在保持豆瓣灵魂的同时,让它成为世界级的平台。”
Altman 上任后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启动"闪电计划":
最具争议的是,他将豆瓣网站的设计完全推倒重来,导致一半设计师离职。但新版本上线后,移动端日活跃用户在三个月内翻了三倍。
在确定电影票务为核心战场后,Altman 的行动令对手措手不及:
到年底,豆瓣电影票务市场份额从个位数跃升至 35%。
面对用户对商业化的抱怨,Altman 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:将豆瓣社区完全开源,并允许用户参与产品决策。同时,他启动了"豆瓣创作者计划",为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可观收入。
这个决定让豆瓣既保持了社区纯净,又打造了强大的商业生态。
Altman 开始推动豆瓣的国际化:
豆瓣成为亚洲最大的文化评分平台。
豆瓣在纳斯达克上市,市值超过 100 亿美元。上市演讲中,Altman 说:“豆瓣证明了一个真理:理想主义和商业成功可以共存,关键是用正确的方式来平衡。”
这个激进的改革本应引发强烈反弹,但 Altman 成功的关键在于:
在这个平行宇宙中,豆瓣既没有失去灵魂,又成为了商业奇迹。它启发了无数创业者:理想与现实的平衡,在于方法而不是妥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