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“气”

最近时常感受到一种”生命力“或者说”气“的存在。有些事情会消耗它们,另一些事情会增加它们。许多灵性传统都有讨论。但我一直不太理解。

因为比如说,呼吸、休息、去大自然,都可以补充气,这个非常奇怪,难道空气中有“气”可以给我补充吗?休息时的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?

我刚才突然理解了。

我觉得,“气”其实很像是一种集体性或系统性的现象。

当这个系统流畅运转的时候,你就会处于有气的状态。或者说,能量无处不在,它本来就一直存在。只是,你是否堵住了那个口,无论是在身体内部还是外部,是意识上的还是肉体上的。如果堵住了,这个系统就无法很好地流动运转,于是你会感到虚、生命力不足、觉得自己“没有气”。

而许多事情,比如睡眠、呼吸、接触大自然、休息,或者吃一些食物,都能帮助我们的身体,或者说帮助这个系统,更好地运转。这里我用“身体”这个词可能有点片面,因为我也不确定边界在哪里,很可能是某种更大的系统的运转。

当这个系统运转良好时,我们就感觉“气”上来了。这个时候,我们虽然会说这些方式让我们“补充了气”,但其实这更像是一种比喻。实际上,我们并没有“获得”气,并不是从这些事物中拿走了它们的气。“获得”是一种物质视角,而看待”气“需要用一种系统现象视角。

协议不能先于应用出现

人们总是先做协议,然后希望开发者来用。

但事情并不会这样发生。

开发者和普通用户没有区别,他们只需要对他们有用的东西。

比如一些技术问题处理起来费时,你做了开源项目给他用,他节省了时间,还获得更强大的能力,那他很开心。各种软件服务同理。

但如果你希望他来用你,只是为了你自己的发展,那这件事就会有点奇怪。

对于协议而言,谁会用你的协议?

实际情况是,除非你这里有很多“钱” 或用户,开发者在你这里做点什么,能赚到钱或获得用户,或者这个协议真的解决了某个他自己一个人没法解决的问题,否则对他就没有意义。

所以有一条更合理的发展路径。

并不是抛出一个协议说,大家都来用吧。

而是先做应用,让终端用户直接感受到价值。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发现这里有钱、有人,于是他说:那我来这做点什么,搞点钱吧。

久而久之,它便形成了一个生态。不论它是否管自己叫生态,它已经是生态了。

许多流行的 crypto 协议同时也是应用,这不是偶然的。比特币是一个协议,但对于用户来说,它本身就是个应用。Uniswap 在设计初期,Hayden 有考虑过是否要做成不带界面的纯协议,后来还是决定做成带界面的应用。幸好他这么做,否则可能不会有今天的 Uniswap。

这样的例子在 crypto 领域外就更多了。第一代 iPhone 并没有允许开发者在上面开发,但 iPhone 本身的各种内置的功能特性就足以吸引了许多用户。对于乔布斯来说,他就是想做一个好用的东西,他甚至有点排斥别人在他的产品里做点什么。后来在开发者的要求下,苹果才推出了 App Store 和 SDK,而 App Store 的出现,使更多用户和开发者蜂拥过来。

说得残酷一点,所有现在在等待开发者“降临”的协议,都不会真的有开发者。除非你自己就是那个开发者,你用才华和精力,做出真正受欢迎的产品,人们或许才会明白为什么这个协议有价值。

对柯达故事的新理解

又看到有人讲了一遍柯达的经典故事(中文 / 英文),但如今我感受到的却和以前不一样。

70年代,柯达的员工最先发明了数码相机,但公司觉得它会影响既有的胶卷业务,于是把这项技术藏了起来,没有投入资源。后来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,柯达的业务逐渐衰落,直到 2012 年宣告破产。

对于这个故事,通常人们会说,要创新,要冒险,不要安于现状,否则要被淘汰。

但我感受到了另一个东西:Kill yourself

半年前有次我梦到了佛陀,他给了我一个建议:Kill yourself。后来我时不时就会想,这他妈到底是什么意思。当我看到柯达时,我也想到了这个。

对于柯达来说,什么是 “self”? 公司的收入是 self,公司过去的业务是 self,公司的名声是 self,公司是市场占有率是 self。

什么不是 “self”?用户不是 self,科技不是 self。

所以 “Kill yourself” 在柯达这里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关注用户的需求,关注科技的探索,而不是收入、不是过去的业务、不是名声、不是市场占有率。


P.S. 每次见到这种事情,我常常会感觉到 ”道“ 的存在,但又很难说清楚那是什么。

柯达没有在”道“的节奏上,所以消亡了;又或者说,柯达的消亡,本身就是“道”的完美展现。

这也很像跟着音乐跳舞。如果你不在音乐的节奏上,你就会感觉不对劲。跟着收入走也没错,但收入是一种滞后指标,就好像你不是跟着音乐跳舞,而是跟着别人跳舞跳舞一样。

此外,关注用户,探索科技,这些实际上都属于“爱”的范畴。爱就是道。

河水流向大海,每个弯道都是对的。

我们总会问一件事的意义是什么,行动瑜伽才不问意义。

不问意义。

问了意义就不是祭祀了,它成了一种交易。

做就是了。

它里面可能有一种深层的高明。

Redis 的故事

Redis 是一个开源数据库,应用非常广泛。

但它在去年改变了授权协议,不再允许云厂商将它作为商业服务出售。社区认为这违背了开源精神,于是 fork 出一个更自由的版本,叫 Valkey

不过 Redis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

因为各大云厂商用 Redis 赚钱,而真正负责开发和维护的公司 Redis Labs 却得不到回报。为了不被白嫖,他们修改了授权协议。

但 Redis 不是开源项目吗,为什么是 Redis Labs 在维护呢?

最初的 Redis,是意大利程序员 antirez 的个人项目。他为了加速自己的博客引擎,开发了这种基于内存的数据库。开源之后,很快被全世界采用。之后十年间,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在维护。直到后来撑不下去,才交给商业公司 Redis Labs 继续推进。

换句话说,没有 Redis Labs,Redis 可能早就停滞了;有了它,就要面对商业现实。

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 MongoDB、Elasticsearch、Sentry、Terraform……这些项目上,他们最终做出了相似的选择。

这里有一种无解。云厂商不是那个坏人,Redis Labs也不是,开源社区更不是,但所有人都在挣扎。

而在我看来,这种挣扎和无解,恰恰是它美丽的地方。

这暗示了其中有重要的问题尚未被解决。如果有一天,开发者能从开源项目中获得足够的收入,或是某种新的经济模式落地,那么可能上面所有这些问题都不会出现,

Osho:

“一個為財富奮鬥的窮人在奮鬥當中是比較快樂的,因為在奮鬥當中有希望,當你帶著一個不真實的人格,那麼就只有希望才是快樂的。如果窮人得到了財富,他會變成沒有希望,挫折就變成自然的結果。財富將會存在,但是沒有滿足,他將會達成目標,但是不會有什麼事發生,反而他的希望會破滅。所以,當一個社會變得富有,它就會受到打擾。”

一口气更新了 50 篇博客。它们原本写在笔记 App 里,是过去三个月的积压。

问题是,我此刻的情绪感受,和我写内容时是不一样的,使得许多内容我都无法判断要不要发出来。

还是随时写随时发比较好。

一切“酷”都是对神性的经验

总有一些东西,会让我们兴奋和激动,觉得“好酷”。研究了一番后,我发现让人感到酷的事物有一些共性:它们是忘我的,是超越平凡、理性和世俗,是永恒,是使你成为某种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。

(从这个角度来说,“想要酷”恰好是“酷”的反面,因为那刚好违背了忘我;这和“想要开悟”是“开悟”的阻碍,是完全一样的意思。)

就当我以为这是最终结论的时候,我发现我对于“酷”的描述,刚好和神秘体验很像:你感受到超越自身层级的东西、感受到自我的消融、感受到与万物连接一体、感受到此刻即永恒……

从这个角度来说,“酷”就是迷你版的神秘体验,是对神性的短暂经验。

这才是我们兴奋、激动、颤栗的真正原因。

对于任何领域的大师,这并不是他的技艺多么高超,而是他更能进入无我的状态。

我忽然从全新的角度理解了行动瑜伽。并不是骗自己、安慰自己说,结果不重要,同时暗自心底把“不在意结果”作为达到结果的手段。

而是:结果本身就无意义。

所有目标都是无意义的,它们唯一的意义是创造了过程。过程是全部的意义。

和朋友的聊天触发我思考什么是给予,

尤其,什么是两性中的给予

或许两性中的给予,就是允许对方如其本来地存在,同时也允许自己如其本来地存在

永恒也好,长久也好,它不是靠目标和毅力。目标和毅力是一种有限的思维,真正的无限在于此刻,在于去塑造此刻,此刻当中才有真正的长久和永恒。

我不确定你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。

一朵云,它虽然走得很慢,看起来像是静止的,但是它却能一直走下去。是因为在某种此刻的结构中,它是一直在动的,它的结构就是决定了它总是在动。云并没有一个目标说我要去到山的那一边,我一天要走多少多少路,没有,但它反而是走得很远的。

鲁米:

“There is a field beyond right and wrong. I’ll meet you there.”

我明白了,不是圆满多么了不起,而是“不圆满”只是头脑创造的一个想法而已。因为“不圆满”的荒谬性,所以圆满才是本来样子。

换句话说,如果我们不去考虑“不圆满”,它甚至都没有必要被称作圆满的。

我们会说它圆满,是针对我们自己说的,因为我们自己本能地倾向于认为它不圆满。

一切信念,都是对于世界本身的信念的变体

我感受抽烟和平时的区别

你说不出那是什么区别,但你知道是有区别的

如果一定要说,那似乎是“更深入地进入此刻”

或者说,我们和世界的关系,就像是 DVD 机和 DVD

世界就像是一张 DVD 光盘,

但不同的人是不同的 DVD 机,我们将同一张光盘解析出不同的东西来

抽烟就是微微改变了 DVD 机。

理念的力量不是逻辑,而是体验本身。

理念不用被讲,它会在体验中自然被觉知。

“真正的爱,就是空。而你之所以成为中心,是因为你已无中心。”

忽然意识到,理论上,有且只有一种中心,那不是最需要水的地方,而是最低最空的地方,水自己就流过去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