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Crypto 中,价值捕获(value capture)的核心是多边平台(multi-sided platform) 和 网络效应(network effects)。
我觉得可以理解为,加密网络天生非常适合催化 “多边平台” 型产品,通过代币激励多方参与者,进而形成网络效应。网络效应是它最重要的护城河。
在 Crypto 中,价值捕获(value capture)的核心是多边平台(multi-sided platform) 和 网络效应(network effects)。
我觉得可以理解为,加密网络天生非常适合催化 “多边平台” 型产品,通过代币激励多方参与者,进而形成网络效应。网络效应是它最重要的护城河。
画音、Clubhouse、Facebook 的不同境遇让我想到,作为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,唯一活下来的方法就是不断增长。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 Ethereum 和 Bitcoin 上。
密码学课上到 CPA(选择明文攻击),有个有趣的故事。
二战时美军截获日军消息说要攻打一个叫 “AF” 的地方,猜测可能指中途岛。
为了确认,美军故意在中途岛发了个未加密的消息,说物资短缺,果然日军马上传消息说 “AF 物资短缺”。
这使得美军确认了 AF 就是中途岛,做好了战斗部署,最后打赢了战争。
如果你有一个 Bitcoin 或 Ethereum 的构想,你会把它写成论文,还是开发出来?
我觉得大多数时候,你应该把它开发出来。
大众事实上并不关心真正的文章或想法,即使在 crypto 人群中,有价值的文章也大多被忽视了。
大众只关心实际的东西,更进一步说是可以让他们赚钱的东西。
如果中本聪只写了论文,没把 Bitcoin 开发出来,可能只有资深的密码学家会记得这个人。Vitalik 也是。
所以对于一个我真正看重的 idea,我应该把它实现出来,而不是写成文章发出去(除非我确定不会去做它)。
ChrisDixon 讲了一个超级超级有趣的故事。
19 世纪主要的科技爆发来自于蒸汽机和火车。
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,有限责任公司还很少见,你要开公司必须去国会申请,所以大家只好选择普通合伙,也就是无限责任。这意味着,如果有人在你的火车上死了,所有合伙人都是要去坐牢的。
大家往往会选择比较信任的人,如家族里的亲戚一起合伙。
但火车的需求很旺盛。
每两个城市间开通了火车,这两个城市的 GDP 都要翻 10 倍。
这极大地激励了人们融资开铁路。
为了更好地融资,你就得注册有限责任公司,于是当时的国会大厦前每天都排着长队……
之所以有限公司方便融资,是因为这样你可以对别人说:“你给我钱就好了,出了事情你不用坐牢,顶多亏点钱”。
但即便如此,有限责任公司也花了长大 30 年才被大家所接受。
这种制度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,当时的媒体文章都会抨击说:如果社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,那必然到处都滋生犯罪,因为大家不用承担责任了!
Chris 认为有限公司和蒸汽机、电报一样,都是很重要的科技发明。
同时他认为crypto 如今的处境,和有限公司当年是一模一样的。有限公司将股东数量从十几个人扩展到上百万人,而 crypto 将股东数量扩展到了几十亿人。
Talk to users, improve your product.
“这个循环要持续很久,通常要几年。大部分人只持续几个月就放弃了,这对于你的 startup 是没有任何帮助的。”
“以我的经验,这个时间会很长,比你预期的长很多。最后会有一些用户留下来每天来用你的产品,你会看到活跃用户开始增长,而不是平的或下跌。”
Crypto 的 Product/Market Fit 和这个不会有什么区别。
What makes a healthy block, is unhealthy block.
– Jane Jacobs《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》
Web 2.0 和 Crypto 的关系,就像迪士尼和巴黎的关系一样。迪士尼很好,但你不会想住在那,它也无法激发你的创造力。迪士尼是自上而下的,巴黎是自下而上的。
Paul Graham 转了一篇 Kevin Kelly 的文章, 讲天才聚集的地方是如何形成的。
KK 说,这种地方你没办法去弄出来,你唯一能做的是 not kill it。
同时他还讲了个有趣的故事。
Yosemite 公园有一个叫 Camp 4 的地方是攀岩大神的聚集地,产生了很多名人。有一个原因是那个地方非常难去,所以那些装逼的人根本不会去,都是真正喜欢攀岩的人去。